坐电梯爬山,你支持吗?


文|吴三川
“你为什么登山?因为电梯在那里。”
这两天,“浙江多个景区实现无痛爬山”的相关话题在微博上引发热议。

视频显示,自动扶梯架在山石之间,游客站在扶梯上就可以观赏周围风景,一路被送到山上,颇有一种“腾云驾雾”的即视感。
“山一步没爬,景一处没落”。这样的“爬山”,主打的就是用一种省力的方式亲近自然。对此,有的网友并不认同:爬山的意义不就在于爬吗?爬山变“逛山”,乐趣何在?
不得不说,乐趣这东西,历来是见仁见智。就好像有人喜欢“特种兵旅行”,也有人钟情于“Citywalk”,不必因为这类“赛博爬山”不符合传统的登山文化,就将两者对立起来。
可以肯定的是,“无痛爬山”虽然不被一些人接受,但背后的需求一直存在。在山上修电梯的初衷,是为了方便老弱病残游客。如今看来,它在社交媒体上走红,可见也戳中了那些自嘲“又菜又好玩”的年轻人。
报道中提到,“坐电梯上山”并不是一步到位。即便是乘坐电梯上山,也并不意味着在途中不需要徒步登山。无非就是多了一个选择,增加了旅游服务的包容性和多元性。与其说这是“殊途同归”,不如说是“因人制宜”。
在笔者看来,比起纠结于“无痛爬山”有没有灵魂,更值得讨论的是,登山电梯的建设问题。
比如,一些人担心修建这类措施会破坏山体,影响景观协调性和自然生态。
这样的声音,的确值得重视。毕竟,生态环境有其脆弱性,破坏容易修复难的教训,实在是不枚胜举。
什么样的山适合装这种电梯?后续要如何长期维护?这都需要经过严谨的论证,不能“头脑一热”拍板了之。